有時候,我們在做職稱評審或是學術研究時,會提到“專著”兩個字,那么它的含義是什么?我們要發表專著時要注意什么?發表專著的方式又是什么?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簡介:
專著,即專門著作,是對某一學科或某一專門課題,進行全面系統論述的著作,一半是對特殊問題進行詳細、系統考察或研究的結果。通常是在四、五萬字以上。
專著有別于獨著,獨著只能有一個作者,而專著最多可以有3個作者。
特點:
專著通常是作者闡述的“一家之言”,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,但很少簡單陳述多個家庭的意見。專著一般篇幅較長,可以圍繞較大的復雜問題進行深入細致的討論和綜合論述。它們具有內容廣泛、論述系統、觀點成熟的特點,一般是重要科研成果的體現,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。在專著出版之前,作者的研究成果通常以論文的形式出現。在此基礎上,經過深入探討和闡述,形成專著。專著通常附有參考文獻和引文注釋,其中包含豐富的書目信息。
1.這本書長達25萬字,包括新聞出版總署的前三位編輯
2.有一個獨立的CIP書號
3。前三位主編的個人簡介不到200字,封面折頁上只有兩英寸的照片
4.第一個編輯器共享的字符數為10萬字,第二個編輯器為8萬字,第三個編輯器為6萬字
5.工作評估加8-15分
6.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的最高學術成就
專著可以代替核心
8.周期短,出版快
9.版權,長期
10.有機會獲得第二次復習機會
11.評職加分高
這是一個流行的方式來評估專業名稱和出版書籍。一般如工程學、建筑學、教育學、醫學、計算機、農業等專業職稱在評價中將按專著要求進行。編寫學術專著比發表論文更有學術價值。因此,在職稱評審中能夠獲得更多的分數和認可。在評價職稱時,作者可根據評分等級和評分條件選擇專著出版的形式。